60年前的百万雄狮过大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次渡江作战,毛主席的口号是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”。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次渡长江的作战,每次都决定了天下的归属,突破长江天堑,就意味这中国的统一。

    秦朝之前,江南不是中国的中心,秦统一六国的主战场在黄河流域。第一次突破长江的战役是在三国末期,西晋对吴国的战争。战争的路数是一路陆军自北向南进攻,另一路水军从四川沿江而下,在南京会师;真正主攻的部队是王睿率领的水军,结果是摧枯拉朽。

    晋朝南逃后,前秦的苻坚率领大军认为用马鞭就能阻断长江的流水,结果是还没有到长江,就在淝水被东晋的北府军灭掉了。

    被后人认为荒淫残暴的隋炀帝在进攻南陈,统一中国的战役中采用了和当年西晋几乎相同的路数,一记左直拳加一记右勾拳,结果一个月就统一了中国,这一战略似乎成为了突破长江天堑的标准打法。

    但在接下来的统一战争中,这一定律被颠覆了。武将出身,但以智谋见长的宋太祖实在是太有才了,宋军竟然在长江上假设浮桥突破了南唐的长江防线,一代词圣李煜就此成了亡国之君,他的那些传世作品也成了亡国之音。

    后来就没有再出过这么有才的人了。北方的金朝在实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没有统一中国,最终止步于长江。蒙古人自然是不懂得什么浮桥渡江了,他们的仍然是循规蹈矩地使用标准的战略,先进攻四川;而结局是蒙哥大汗在四川的钓鱼城被砸死了,看来此路不通。蒙古人只能兜个更大的圈子,穿越帕米尔高原,然后绕道云南进攻南宋。整个路程远远超过了长征的距离,这种战略全世界也只有蒙古骑兵可以使用。

    中国的历史似乎都是北方去统一南方,但也有一次例外。在长江流域崛起的朱元璋在对付北方的蒙古人是同样是摧枯拉朽。但朱元璋刚死,就发生了一次南北战争,发起进攻的是在北方的四儿子朱棣。燕王攻克南京并不是步步为营,而是绕过大城市,直接偷袭得手。

    似乎从这以后,长江再也没有成为天堑,清军先后三次突破长江防线。第一次是对南明,开始仍然是传统的打法,一路在东部沿海地区进攻南京;另一路进攻四川,取得顺江东下的根据地。结果是东路的清军还没有到长江就遭遇了顽强的阻击,后来才有了多铎的制造扬州十日的惨案。西路军在四川的阻力更大,先后僵持了十年,一直到四川人都被杀光了,才进入四川,但这时已经没太大的战略意义了。第二次是平定三番之乱,清军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吴三桂病死。第三次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在长江沿岸和太平军先后10年的争夺战,曾国藩屡败屡战,最后还是等到了太平军内部逐渐分裂,最后侥幸取胜。清军的三次胜利都不是因为清军实力强或战术得当,而都是南面的对手自己出问题,开始窝里斗。

    最后一次渡江作战就是文章开头是提到的百万雄狮过大江。在这之前,国名党的五大主力都在北方被灭掉了,主持长江防务的是打仗不怎么行的老滑头汤恩伯。有作战经验的老兵都没有了,蒋介石和李宗仁还在为总统的宝座争;有些人主战,但大部分将军主和,渡江战役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。这次进攻的一方没有沿用标准的套路,而是在长江下游一千多公里的长江北岸摆下了一百多万军队,只用了一天,天堑就被突破了。

    长江天堑实际会给交战的双方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。如果防守的一方能团结一心,长江天堑就会使军队的自信心无限增强。但如果防守的一方从内部出了问题,任你什么天堑,也是形同虚设。

60年前的百万雄狮过大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次渡江作战,毛主席的口号是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”。中国历史上有无数次渡长江的作战,每次都决定了天下的归属,突破长江天堑,就意味这中国的统一。

    秦朝之前,江南不是中国的中心,秦统一六国的主战场在黄河流域。第一次突破长江的战役是在三国末期,西晋对吴国的战争。战争的路数是一路陆军自北向南进攻,另一路水军从四川沿江而下,在南京会师;真正主攻的部队是王睿率领的水军,结果是摧枯拉朽。

    晋朝南逃后,前秦的苻坚率领大军认为用马鞭就能阻断长江的流水,结果是还没有到长江,就在淝水被东晋的北府军灭掉了。

    被后人认为荒淫残暴的隋炀帝在进攻南陈,统一中国的战役中采用了和当年西晋几乎相同的路数,一记左直拳加一记右勾拳,结果一个月就统一了中国,这一战略似乎成为了突破长江天堑的标准打法。

    但在接下来的统一战争中,这一定律被颠覆了。武将出身,但以智谋见长的宋太祖实在是太有才了,宋军竟然在长江上假设浮桥突破了南唐的长江防线,一代词圣李煜就此成了亡国之君,他的那些传世作品也成了亡国之音。

    后来就没有再出过这么有才的人了。北方的金朝在实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没有统一中国,最终止步于长江。蒙古人自然是不懂得什么浮桥渡江了,他们的仍然是循规蹈矩地使用标准的战略,先进攻四川;而结局是蒙哥大汗在四川的钓鱼城被砸死了,看来此路不通。蒙古人只能兜个更大的圈子,穿越帕米尔高原,然后绕道云南进攻南宋。整个路程远远超过了长征的距离,这种战略全世界也只有蒙古骑兵可以使用。

    中国的历史似乎都是北方去统一南方,但也有一次例外。在长江流域崛起的朱元璋在对付北方的蒙古人是同样是摧枯拉朽。但朱元璋刚死,就发生了一次南北战争,发起进攻的是在北方的四儿子朱棣。燕王攻克南京并不是步步为营,而是绕过大城市,直接偷袭得手。

    似乎从这以后,长江再也没有成为天堑,清军先后三次突破长江防线。第一次是对南明,开始仍然是传统的打法,一路在东部沿海地区进攻南京;另一路进攻四川,取得顺江东下的根据地。结果是东路的清军还没有到长江就遭遇了顽强的阻击,后来才有了多铎的制造扬州十日的惨案。西路军在四川的阻力更大,先后僵持了十年,一直到四川人都被杀光了,才进入四川,但这时已经没太大的战略意义了。第二次是平定三番之乱,清军取胜的原因是因为吴三桂病死。第三次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在长江沿岸和太平军先后10年的争夺战,曾国藩屡败屡战,最后还是等到了太平军内部逐渐分裂,最后侥幸取胜。清军的三次胜利都不是因为清军实力强或战术得当,而都是南面的对手自己出问题,开始窝里斗。

    最后一次渡江作战就是文章开头是提到的百万雄狮过大江。在这之前,国名党的五大主力都在北方被灭掉了,主持长江防务的是打仗不怎么行的老滑头汤恩伯。有作战经验的老兵都没有了,蒋介石和李宗仁还在为总统的宝座争;有些人主战,但大部分将军主和,渡江战役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发生的。这次进攻的一方没有沿用标准的套路,而是在长江下游一千多公里的长江北岸摆下了一百多万军队,只用了一天,天堑就被突破了。

    长江天堑实际会给交战的双方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。如果防守的一方能团结一心,长江天堑就会使军队的自信心无限增强。但如果防守的一方从内部出了问题,任你什么天堑,也是形同虚设。

转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640155cf0100gqk2.html

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朝代都定都南京,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有长江作为天险,京城则固若金汤!但是透过历史来看的话,长江并不是很险要.例如西晋灭吴,隋军灭陈,宋灭南唐,蒙古灭南宋,永乐帝灭建文帝,大清灭南明,大清灭太平天国,以及共军百万雄师过长江灭蒋家王朝等.真是不知道长江到底险在何处?

Comments are closed.

Post Navig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