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原因之一是,语言的歧义性造成的表达不明确,需要人根据语境来判断它的确切含义。也就是说,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会意思。我们要把它所有语境的意义都记住,然后与其要表达的实际含义想关联。实际含义简单的来说,可能是个动作,或一个物体。
一个词会有多个意思,或一个意思可以用多个词表达,也就是近义词。
比如我把球扔给你。这个“扔”字其实有很大问题的。扔的角度可以有360度,粗略来说。可能是上下左右前后,以人眼直视的那条线做参考,可能是向下45度或向上45度。但由于人类一般会给这个句话绑定了默认的角度了,所以大家都能理解。一般说扔球,肯定是向上抛给对方。但若把这句话对外星人或没体验过人类生活的人说。那这个人就可能会有以上想法。怎么扔法,向前,向后,还是向上45度,还是向下45度。
在表达上面那句话时,我又想起了另一个问题了。”把这句话对外星人或没体验过人类生活的人说 ” 这句话用中文表达显示很怪。但用英语从句的方式表达就比较好理解了。“把这话对那个人说,那个人是外星人或没体验过人类生活的人。”所以英文要略为严谨点。
但其实最严谨的还是影像或真实体验。比如两个人亲身体验下扔球,或用图片和视频来表达,意义将清楚的多。
下面用英文举例。
比如 Things went from bad to worse
这里的 went 原义是“去”的意思。但在这里要翻译成“转变”才显合理。事情由坏转变到更坏。
所以就很多词需要意会了,并不能像数学那样精确表达。意会就造成了每个人理解角度不一样,造成了困难。如果went永远只有“去”这一个意思,那么语言将变成更简单。
学校教英语,一般是对着文字来讲解,但语言本质是用于生活中的交流,一般都是对着具体动作或具体场景来说的,人们不但能看到物体,现象还能听到声音。把这句话与具体的场景联系起来。而书本只是文字,很多东西我们都没见过,所以很难理解。教材如果能换成视频或动画,这样学起来会更深刻。
不知道这能不能解释联想法能快速记忆。因为联想法也是想象了一个实际应用场景,与这个单词关联起来了。不管想的科学不科学,总之会有个画面。
所以我觉得,看书学习新知识是一种效率最低的笨办法。